中文
中文 English 登录 热门搜索 中国需要星巴克
TinyData
2025-06-24
微信扫一扫
复制链接
星巴克中国目前已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。
本文为TinyData原创,作者:Jessie,转载请联系出处。
本期主题的灵感来源于,我每次路过国贸二楼的星巴克,店内和外摆都坐满了人。
大家都说,国产咖啡的出现分流了星巴克的需求,中国市场的咖啡启蒙者退居细分市场的竞争者,好像只剩一个 第三空间价值 被人反复提起。
图片来源:小红书@千里背包客
此时此刻,中国是否还需要星巴克?
我觉得,需要。
我先说几个观点,后面会详细展开我的观察和论据。
1、30-40块是真需求,星巴克在这个价格段没有对手;现在没有未来也大概率没有;没有的原因是心智、点位的稀缺性,高端的开不出星巴克的规模,平价品牌做高端消费者不买单
2、星巴克是社交场景最安全的一张牌,卖的就是确定性
3、星巴克的定价注定做不了市场第一,但为什么一定要做市场第一?做生意是为了赚钱,不是为了做第一,规模 利润,做好高利润的细分市场一样可以生存得很好
4、即便做不了第一,还是可以随着市场自然增长,以及星巴克还有下沉和非咖的增量空间在
一、30-40块的咖啡是真需求,星巴克在这个价格段没有对手30元以上的茶饮基本被证伪了,为什么30-40元的咖啡是真需求呢?
首先,咖啡是功能饮品,依附于办公需求,被视为 生产力工具 ,而茶饮是 休闲饮品 ,前者比较容易在消费者的心理账户中被归类为维持工作状态的 必要开支 ,后者多为享受型消费。
其次,30块以上的咖啡有商务洽谈、轻社交的复合价值,环境好、知名度高, 见客户选星巴克,因知名度高、便于双方寻找 ,品牌溢价本质是降低社交决策成本。
因此30-40块的咖啡的需求本质是,功能刚性(提神不可替代)+场景垄断(商务社交安全牌)+心理账户特权(工作必要开支)。
目前,这个价格段竞争对手生态位缺失。
在这个价格段星巴克目前没有对手,这是事实;
当然,未来也很难有,这是我的推测。
截至2025年4月,30-40元均价的品牌门店数第一的是星巴克7765家(含臻选店),第二名是M Stand 557家,第三名Costa已经只有356家了。
如果有品牌未来想在这个价格段分一杯羹,需要什么能力?
首先,30-40元的高价位段需要心智。
这个价格段如果单纯为品质买单,可以去单体咖啡店喝手冲,选择星巴克选择的是这个logo。身份认同以及基于品质感的知名度,这两个东西,也不是一两天能做出来的。
除了有价还要有量,量的背后是点位。
星巴克目前高线城市密度接近饱和,一线/新一线城市中,上海(1036家)、北京(508家)、杭州(421家)门店数量全球领先,核心商圈覆盖率达95%以上。
下沉市场加速渗透,2024年单年新进入166个县级市场,下沉的也很有策略,基本是遵照百强县名单去下沉,江浙沪的县级市是高优先级。
中西部地区主要靠高潜力旅游区的地标店、交通枢纽这样的高人流点位。
另外,星巴克还是头部地产商的座上宾,与万达、华润等签订战略协议,享受 首年免租+流水抽成5% 优惠,当然这也是品牌心智带来的特权。
基于这些禀赋要素,低端的没心智消费者不买单;高端的认知度、点位资源、供应链都跟不上,开不到这个规模。
所以,我的结论是,不要盲目降级,守住30-40元的价位段,这是星巴克的安全垫。
图片来源:小红书@星巴克
二、星巴克是社交场景最安全的一张牌好,现在跟我一起代入以下场景:
场景1:高级别领导要来,让你订会议咖啡,你会选什么品牌?
场景2:你是一个保险销售,你要跟客户签约,你会选择什么门店签这张保单?
场景3:你现在要出门找个地方加个班,考虑到舒适性,距离以及充电需求,环境不能太逼仄吵闹,你会选什么地方?
也许高层领导就爱喝蜜雪冰城,但买星巴克不会出错。
也许你能找到环境更好的地方签这张合同,但是客户旁边最近的又拿得出手的,一定有星巴克。
也许你能找到小众的咖啡馆加班,但大多数时候有位子,椅子还算舒适,一定有插头,灯光能办公的,不多的选择里一定有一个是星巴克。
星巴克给你的是不会出错的确定性。
这就像平时你在市区内选择多多,到了机场高铁、高速服务区、旅游景点,总是那个熟悉的logo给你稳稳的安全感。
星巴克已嵌入城市基础设施网络,成为陌生环境中的信任符号,体验容错率趋近于零。
三、星巴克的定价已经决定了不可能成为市场第一,但利润比做市场第一更重要30-40块不是咖啡市场的刚需盘,这是消费分层的市场现实。
中国咖啡市场已形成 金字塔结构 :底部是15元及以下的功能性咖啡(瑞幸、库迪),中部是15-25元性价比精品(Manner等),顶部是30元+体验型消费(星巴克、%Arabica、bluebottle等)
2025年中国现磨咖啡日均消费量达1.2亿杯,其中70%由10-20元价格带贡献。
星巴克锚定顶部市场,其目标客群(商务人群、中产白领)仅占咖啡消费人口的20%,但贡献超50%的行MG娱乐app下载业利润。这种 窄而深 的定位使其无法覆盖大众刚需市场。
但成为第一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
成为市场第一是为了通过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。
这种超额利润来源:
1、定价权,品类领导者可通过品牌溢价实现高毛利
2、心智预售,消费者在陌生场景会优先选择第一品牌
3、资源虹吸,头部品牌更容易获得供应链优惠、地产租金减免等隐性红利
但以上,不用做到第一,星巴克也都有了。
高毛利、高复购、强品牌构成抗风险三角,优于单纯靠规模驱动的脆弱增长。
四、做不了第一 不会再增长了放弃规模执念不等于放弃增长。
咖啡市场整体还在增长,这是第一个增量。
2020-2025年咖啡门店数量翻倍(7.3万 16.2万),印证中国咖啡消费正从小众需求转向大众刚需。即便跟着行业一起涨,也还能有增长红利。
- MG娱乐(中国有限公司)官方网站